欢迎您光临古华中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文摘.互文性阅读
发布日期:2021-10-08 09:27:14   发布人:古华中学   
 

文摘:

互文性阅读

互文性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将众多与某一课文相关的文本置于课堂之中,挖掘文本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互文文本解读主文本。

评鉴启蒙:感受诗人情思的相通:1. 挖掘文本的互文性价值。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有用典故的传统,造成了古诗在语言上存在大量的重复现象,学生通过寻找古诗之间隐蔽的相似性,可以了解古人的审美趣味、价值追求,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2. 建构诵读的多元化情境。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优良传统,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可以贯穿学生古诗学习的各个阶段。教师在诵读中并不是旁观者,二是引导者。通过多次诵读,学生在品味诗文韵味美、语言美、意境美的基础上,实现个性体验的生命感悟。

评鉴发展:品味诗歌内容的美妙:1. 赏析语言,感受诗句的巧妙。互文性阅读在使用归类法时,不仅要注意语言内容上的归类,更要关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归类,并把语言表达形式归类作为互文性阅读的主要目标。2. 提炼意象,想象意境的殊妙。评鉴古诗必须深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只有当形式对古诗中的意境有了感知和领悟,通过诗的意象分析而进入意境,才能真正对古诗的美进行评价和鉴赏。

评鉴深化:体验诗歌文化的意境:1. 回归传统,交流中生成诗网。运用互文性阅读,将同一类型的故事联系整合在一起,形成“诗网”,让学生通过多首古诗印证所学古诗蕴含的主题,增加了对于古诗的文化解读,从而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更深的感悟。2. 拓展漫谈,联想中领会情感。拓展漫谈,是学生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受某个“关键点”触动而生发出的新感悟,学生将互文文本自觉引入课堂交流分享中,古诗评鉴的深度得到进一步挖掘。

摘自:互文性阅读:激活儿童古诗词阅读评鉴力  冯贵生    《阅读(教学研究)》2021年第7-8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曙光路89号   电话:021-57180970
网站访问量:1088182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