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阅读教学的三个“走向”
立足学生起点,从“师本”课堂走向“生本”课堂:教学前,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前的自主学习可以架起课内外学习的桥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堂教学便不再是零起点。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建立在学习初步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学与教的起点,从“师本”课堂走向“生本”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策略养成,从“教课文”走向“教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教师立足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从图文入手,引导学生提炼出“关注标题、提取并整合信息、图文互读、追问拓展”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努力实现以一篇教一类,从“教课文”到“教阅读”“教方法”。
尝试对比阅读,从“教知识”走向“教思维”:1. 对比不同的表达方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2. 利用可视化表达,激活思维的创新性。3. 尝试向读学写,生发思维的多样性。
摘自:立足教材特点,实现阅读教学的三个“走向” 殷樱 文 《阅读(教学研究)》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