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审美观照下的阅读教学
审美,能给人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促进其精神不断生长。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选编讲究意蕴丰富、文质兼美,其本身就具有审美特性。建立在审美观照下的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实现个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审美应以文本价值为基点: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存在富有张力的想象空间,因此,作品本身具有意义的未定性和价值的生成性。阅读时,会因时代的变迁、情境的差异、读者的不同而赋予文本更多的内涵,作品的意义会伴随着阅读过程的深入而不断生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解读正是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追寻。
审美应以阅读期待为前提:阅读教学就是唤醒孩子已有的认知经验,在个体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多维度的对话和交流。读者通过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赋予文本丰富的意义。教学时,学生的阅读准备越充分,其潜藏的阅读心理图式就越清晰,批文入境的阅读期待就越强烈,个性化阅读就越丰满。良好的阅读期待是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前提,在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解读,并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深度。
审美应以个性体验为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和情感,去触摸文字、创作形象。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审美体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文本以感性的、具体的形式呈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美的自由创造。
审美应以崇高理想为追求:阅读教学,理所应当应该带有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这既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引导孩子们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审美的最高境界是摆脱功利,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阅读教学需要将崇高理想作为审美的追求。
摘自:审美观照下的阅读教学 王蓉 文 《阅读(教学研究)》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