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古华中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文摘.感受性阅读教学
发布日期:2019-03-04 08:23:27   发布人:古华中学   
 

文摘:

感受性阅读教学

感受性阅读是使学生从“鉴赏者”的阅读思维转变为积极构建“解读者”阅读思维的方式。它纠正的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分析、轻内化,重评判、轻构建的阅读倾向,强调的是阅读感受和体验。

感受性阅读教学的内涵:1. 感受丰富的语言。感受性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通过文字去感受自然的奥妙、人间的真情、生活的美好。2. 感受美好的情趣。感受文本的情感,教师就应将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通过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艺术境界,感受美好的情趣。

感受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1. 读:进入角色,感受体会。进入角色能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受更加丰满,更具有立体感,也能使学生积蓄的情感获得宣泄。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感受性阅读教学,会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个性。2. 品:揣摩词句,体会表达。作者独具匠心的遣词造句,精确生动的词句,个性的语言,适当的修辞,成就了美的语言,流露出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揣摩,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揭示潜在的话语,深切的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世界,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受。3. 思:联系实际,唤起经验。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才能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理解。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去品味作品中的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感受不同的思想情感。

感受性阅读教学的价值:1. 激发语言灵性的产生。人与生俱来就有潜在的语言灵性,但语言的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外界因素的刺激。感受性阅读教学可以为孩子语言能力的成长提供有利环境,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生长。2. 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培养健全的人格方面,语文教育承载着重要使命。感受性阅读教学就是在帮助孩子建构自己的心智的基础上,为健全的人格发展打下基础。

摘自:让心灵浸润在文本间:感受性阅读教学探索  王孙洁    《阅读(教学研究)》2017年第1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曙光路89号   电话:021-57180970
网站访问量:1088182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