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追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如今,整本书课外阅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目标指向不清晰,内容过于饱和,学生本位缺失,处处强调“读写结合”,消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儿童立场,追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找准定位,明确教学目标:1. 起始导入,确立阅读目标,激发阅读兴趣。2. 中期推进,关注阅读心理,保持阅读兴趣。3. 专题研究,升华阅读主题,提升阅读能力。
把握现状,实现共鸣:1. 让语言入耳入心。教师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交流他们渴望交流的话题,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当好“配角”,甚至退居幕后。教师做学生的学伴、读伴,在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同时,巧妙、智慧地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2. 让交流有话可说。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话题调研和征集,基于学生的交流需要来组织活动开展。每一个话题都是从学生中来的,每一次交流学生都有话可说,在彼此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感悟的升华。
读写结合,提升能力:1. 营造交流环境,让学生主动写。2. 策划交流活动,让学生乐于写。3. 延迟写作,让学生反思写。读写结合是可行的,但是要选准读写结合的时机,巧妙设计读写结合的形式,收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最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
摘自:追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陶亚男 文 《阅读(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