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插上信息技术的“真翅膀”
巧妙引入,以信息技术诱发学习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远为近、化静为动的特性,以灵活有效的手段呈现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充满兴趣地步入新课学习的大门。
形象感悟,让信息技术促进真切感受:《道德与法治》作为是价值引领、品德提升、人格塑造、社会认知的重要课程,如果只是简单的号召、抽象地说理、泛泛地讲解,其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地让简单的讲述感性起来,让抽象的内容的具体起来,让枯燥的文字形象起来,从而带给学生具体、真切的感受,让道理在形象中明晰,让心灵在情境中陶冶。
再现历史,用信息技术帮助突破难点: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距离今天的学生来说比较遥远,怎样让学生了解历史,从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历史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变迁,了解历史真相。
创设情境,使信息技术助力道德实践: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而成。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德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将“导行”由课内的“准行”(模拟情景下的践行)延伸到课外的“真行”(真实生活中的自觉践行),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只有经过反复践行活动,学生才能把脑海中的道德认知变成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最终达到“创设情境,助力道德实践”的目的。
摘自: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插上信息技术的“真翅膀” 吴宏祥 文 《阅读(教学研究)》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