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发现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途径
发现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发现式教学符合现代认知学说理论;发现式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式教学符合终身教育观念。
发现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途径:1. 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发现。数学学习本质就是再创造、再认知的过程,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活动组织中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再创造、再认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中获得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化。2. 实践实验,在操作中发现。实验教学活动的设置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最佳平台,让学生在操作中通过感性信息的获取,发现以往理论知识学习中的不足,在发现与纠错中让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接近本质,使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局限于写写算算,二是发现数学的现实意义。3. 合作互动,在交流中发现。发现式教学的教学活动均由学生推进,教师应给学生更多施展的空间与时间,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通过思想的交流促进思维碰撞,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现从个人性发现到集体性发现,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在思想交流中迸发出灵感,促进认知建构与问题的有效解决。
摘自:发现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途径 陈钦鸿 文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