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得意、得言、得法:探寻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境界
通读文本,在感知欣赏中开掘文本之“意”:“意”即文本的主旨、内涵以及坐着寄寓其中的情意。得“意”,就是要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表面读懂文本的内涵。这里包括读懂文本中关键词句的含义,读懂坐着索要表达的情意,为学生读写能力的生长服务。1. 寻找“篇感”,形成整体印象。2. 聚焦词句,领悟坐着情感。3. 指导诵读,触摸文本灵魂。
思辨感知,在比较感悟中探析文本之“言”:“言”即文本的言语形式,包括文本中精妙的词语、优美的句式、恰当的修辞,以及文本的段落结构、文章的布局特征等。1. 敏锐捕捉,初识文本中“陌生化”的语言现象。2. 引导发现,揭秘文本中“秘妙”处的语言现象。3. 比较鉴赏,发现文本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
实践迁移,在读写交融中习得文本之“法”:“法”即问题解决的策略和窍门。得“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1. 交流总结中,提炼写作之法。2. 听说读写中,掌握运用之法。3. 迁移运用中,习得构造之法。
摘自:得意、得言、得法:探寻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境界 黄小俊,张亚楠 文 《阅读(教学研究)》2021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