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古华中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古华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02-14 13:49:02   发布人:古华中学   
 

一、指导思想

双减大调研的背景下,以学校新三年规划,区教研室工作要求为指导,以强化教学精细化管理为重心,以优化教学常规为根本,以“强效工程”和“市课程领导力为抓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五育并举,整体育人,促进每一个学生多元成长,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凝聚新的发展动力,促进学校优质、高效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学五环节管理,重视过程管理与指导,健全、完善教学常规工作考核方案,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规范、有序,高效,建设优质学科课程。

2.做好双减、五项管理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以市课程与教学调研为契机,规范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4.加强教研组内涵建设和三级教研组验收工作。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推进研修一体的教研模式,规范教研组专题教研活动流程,组织主题式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研组活动的质效,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5扎实有效做好九年级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生学习和应考能力。试行“分层走班制”班级管理模式,英语、数学整体排课。加强数学、英语的分层教学工作,体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提升毕业班学业质量。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深化校本课程建设

深入学习领会区域关于“全面课程,校本特色,人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有关要求,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规范、合理、科学地组织好三类课程的实施,着力于学科育人。本学期将坚持“五育并举”,遵循国家课程以及有关课程标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严格按照2021学年上海市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科学统筹安排三类课程,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结合新中考要求,不断加强英语听说、理化操作考试、历史、道法、美育、劳动等课程建设,同时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并执行学校的课程方案,力求让学生在规范的课程结构下个性特长获得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完善规范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1.规范实施基础型课程

开足开齐各门课程的同时,做到专课专用,杜绝随意削减科目、课时,随意调课、占课等现象。学校以检查促落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同时在教研中心、学区集团、专家团队等的指导下加强研究,追求高质效的智慧课堂。教导处定期开展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巡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专课专用,确保学生多元成长。

 2.全面推进拓展型课程

本学期继续以学校原有特色课程为基础,深入开发steamDIOM、英语听说、版画、心理、舞蹈、沪剧、器乐、球类等具有特色的古华中学校本课程,以丰富多彩的拓展课来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达到自信的目标。

完善学生评价拓展课程的方式,以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做好课程的过程管理、期末的展示与考核评估,不断提高拓展课程的教学质量

3.有效落实探究型课程

按照《上海市中小学探究型课程指南》对课程设置的要求,成立探究型课程(小课题)开发实施小组,逐渐建立与完善《古华中学探究型课程方案》。以探究型课程特色化建设为突破点,进一步打造美育、科创、体育教育的特色;以跨学科、项目化推进探究型课程,呈现小课题研究成果。组织生命科学、地理、美术、历史老师等实施跨学科建设,编写学材,扎实推进学校的“STEAM”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践行人文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继续加强教学五环节管理,有效落实教学常规。加强“人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积极打造“互动欣赏、协同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常态督导机制为抓手,重点抓实备课组“五环节”督查反馈和改进,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2.加强“人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加强教研组自身建设,以项目推进为引领,开展六、七、八、九、四个年级新课改和新中考英语口语改革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信息化应用教研组的作用,深入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践行智慧课堂、有效教学,实现减负增效。

3.深化绿色指标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强绿色指标测试后的数据分析、问题反思、措施落实。树立和践行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促进课堂教学质效不断提高。借助于学业跟踪系统,完善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监督机制。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加强初三毕业班工作领导,科学制定毕业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目标,提升毕业班工作的实效。

4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统筹安排各学科教师(外聘教师)有序进入教室开展个性化辅导与作业辅导工作。加强过程性管理,确保课后服务有序有效开展。同时通过开设学科的特色社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5.抓实毕业班管理工作。以毕业班质量为重点,找差距、抓落实。 落实毕业班学生的辅优补差工作和学生分层教学工作。对每月一次的阶段性质量调研情况及时研讨、总结、反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排摸,抓住重点,召开分层学生会、教师会、家长会,明确毕业班目标重点与安排,形成教育合力。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本学期继续采用学校教研活动提前网上公示的方式定时间、定地点、定教研主题内容和执教人员等,丰富教研组活动形式,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同时教导处将根据学校新调整的考核方案,对上课、听课、评课情况进行统计,归档进一步规范管理。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多开展一些规范化、系列化、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讨活动,提升教研活动的质效。

2.加强“人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加强教研组自身建设,以项目推进为引领,深入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践行智慧课堂、有效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深入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践行智慧课堂、有效教学。

3. 扎实教研组备课组日常常规。各教研组备课组以确立的研究专题开展延续性的教研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进行诊断性的听课和评价活动,对教学上有问题的教师进行会诊;同时充分用好空中课堂视频资源,不断提升课堂实。

4.进一步加强三级教研组的创优工作、扎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上传工作。注重教研组活动的系列化、主题化开展及教师文章、课题等教科研工作。借助教育集团化和学校优势资源,通过师徒结对、外出学习、培训、专家团队的指导、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教师发展,实现共同提高。同时做好优秀教研组的申报工作,大力推进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注重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充分发挥区卓越教师培育工程、镇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以强校工程中的“攻关计划”和“种子计划”及教育集团化力量,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多元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提升;继续实施“三新”带教工程、“学科带头人”培育工程、班主任工作室等,分层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专家指导团的作用,进行按需、个性化指导;培养后备管理人才,推进挂职锻炼制。

2、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以青年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集团和我校资深教师的优质资源、学校专家团队和强校工程的名师力量,集聚教育集团化力量,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多元化平台,切切实实将学校的师徒结对工作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使青年教师能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3、加强对职初教师的培养力度,认真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将带教工作落到实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和行政领导对部分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的跟踪指导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挥工作室的功能,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舞台,提供发展空间,努力培养新教师,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4、以强效工程和集团化办学工作为契机,正确定位,进一步提升学校品质,借助名师资源培养优秀骨干教师。以重点项目《提升初中教师命题能力的实践研究》、《提升初中数理化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实践》和《基于美育的创客校本课程实践》的实践研究为抓手,调动全体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师的“1+5”专项能力。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四、其他工作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积极开展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两纲教育,办好学校心理咨询室,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效提升学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实现育人价值目标,成绩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提升做好毕业班学生考前心理疏导工作。

2、加强随班就读工作。

建立随班就读的学生一生一档机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有特别的关心、爱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做好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卫艺科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乒乓球、羽毛球体教结合项目,试点推进毽球项目。重视学生体质监测。精心组织好(线上)体育节等活动,做好StemDIOM市级、国家级(线上)参赛训练等工作。

4、强化科研兴校意识,加强校本研修与培训,全面提升学校教科研与教育教学水平。做好每年一册《古中教苑》编辑工作,课题立项、结题工作和论文案例的评比活动等,引领教师在教学研究实践中提升服务教学的能力。

5、加强学科德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同时作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舞蹈课程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

6、加强学籍管理。做好转出、转入学生学籍统计,收集整理各年级学生学籍资料,期末清理转出学生学籍档案,按照中小学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和教育部“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及学籍电子化管理的要求,规范学籍异动管理,确保每一位在校学生信息的准确性,规范学籍资料的管理。根据学籍全国联网管理的最新要求,及时做好学生转进转出的登记、上报手续,做好六年级新生的学籍统计及导入工作,做到资料详实、手续齐全,管理规范。加强学生在校的常规管理,进一步健全学校、班级管理网络。

7、继续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开展语言文字达标校建设,继续开展经典吟诵,“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等语言文字工作。

8、规范管理、规范使用,强化标准化实验室的运行管理,,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实验(专用室)、创新实验室、文印室等教辅部门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9、、充分利用好阅卷系统,进一步做好教务、考务、质量分析等工作。

关注学生身体、心理、志向、个性发展,确保“三课(四课)两操两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学生体质训练,开展学生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努力实现三年规划第一年的目标。

                                                     古华中学教导处

                                                          202202

五、行事历

周次

时间

  

备 注

1   

2.14-2.18

1. 教导处完成新学期工作计划;

2. 教研组长完成新学期工作计划;

3. 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会;

4. 开学工作;

5. 拓展课申报

6. 校内公开课申报

2   

2.21-2.25

1.   教研组长例会(新学期工作交流研讨)

2.   跨学科课程建设工作研讨会

3、质量监控小组和行政领导随堂听课

3   

2.28-3.4

1. 智慧英语平台培训

2.  教学常态督导检查

3. 

3.7-3.11

1.   教研组长例会

2.   教研组活动

3.   读书节

4. 

3.14-3.18

1.   年级组教育教学研讨会

2.   初三研讨

3.   教学常态督导检查

转为线上教学

5. 

3.21-3.25

1.   教研组长例会

2.   教研组活动

6. 

3.28-4.1

1.   备课、作业、听课本检查与反馈

2.   月质量检测

7. 

4.4-4.8

1.   教研组长例会

2.   教研组活动

3.   九年级二模测试

4.   期中阶段复习工作

二模取消

8. 

4.11-4.15

1.   期中阶段调研工作

2.   教学常态督导检查(备课、作业)

3.   新教师教育教学评比考核

9. 

4.18-4.22

1.   教研组长例会

2.   教研组活动

3.   年级组教育教学研讨会、学生会、家长会

4.   跨学科课程研讨会

5.   市大调研

大调研延后

10.

4.25-4.29

1.   个别教师教学指导

2.   九年级体育中考

3.   市大调研

4.   质量监控小组和行政领导随堂听课及情况总结

体育中考取消

11.

5.2-5.6

劳动节

12.

5.9-5.13

1.   九年级阶段调研

2、六、七、八月质量检测

3. 教学常态督导检查

4. 科技节、艺术节

13.

5.16-5.20

1.   教研组长例会

2.   教研组活动(年级组教育教学研讨会)

3.   九年级理化实验操作中考测试

理化操作考取消

14.

5.23-5.27

1.   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成果交流综合实践活动

2.   九年级英语听说中考

听说取消

15.

5.30-6.3

1.   教研组长例会

2.   教研组活动

3.   常态督导检查

16.

6.6-6.10

1.质量监控小组和行政领导随堂听课

2. 九年级学生大会、心理辅导等

17.

6.13-6.17

1.中考相关工作

2.期末调研相关工作

3. -八年级家长会(八年级学生、家长联席会)

4.学业考(地理、科学、信息)

九年级转为线下教学、

学业考延后

19

6.20-6.24

1.期末调研与阅卷工作

2.期末质量分析

3.中招自主招生

20

6.27-6.30

1. 九年级学生家长会及填报志愿

2.教研组长总结

3.作业、听课本、教研组长手册、备课组长手册、备课组活动记录本、课后服务本检查反馈

4.上交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质量分析

5.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

6.绩效考核工作

九年级相关工作延伸到7月上旬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曙光路89号   电话:021-57180970
网站访问量:1088182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