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阳光大课间”活动,把大课间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将活动与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结合季节气候特点以及传统校园体育健身活动的实施方案,以班为单位,分阶段每天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大课间活动。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生“阳光大课间”活动,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为活动主题。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体现校园体育文化—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放松学生身心,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2、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3、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管理。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现有条件,创新性的组织活动开展。
5、安全性原则。合理安排场地器材,确保学生活动安全。
三、组织机构
组 长:杨莲花
副组长:李伟、唐国华、张卢笑
成 员:全体行政、体育教师、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四、时间安排及活动内容:
(一)活动时间安排: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
(二)活动内容安排
晴好天气室外:
第一部分:全体学生队列练习、徒手操练习。
第二部分:分年级活动,四个年级一星期轮换一次。
1、体育趣味游戏:跳橡皮筋、呼啦圈、跳长短绳、球类游戏、扔沙包等内容
2、球类活动(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
3、跑步(走跑交替、耐久跑等)
阴雨天气室内:
1、队列练习、韵律操练习
2、棋类项目练习
五、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的安排管理及安全工作。
2、各体育教师负责场地活动的指导,以及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指导各班合理的进行活动。
3、分工领导调配好活动的内容和场地,督查各班级活动情况。
4、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各班级必须严格执行并落实大课间活动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
5、各组原则上必须按规定内容活动。如果在活动中有多余时间或在已熟练掌握规定内容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师生乐于参与,易于进行的简单、安全、文明健康的活动作为补充内容活动。
6、有关活动所需器材。各班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到器材室借器材,并于当天课间活动结束后归还,借还器材必须履行学校器材管理的有关规定。各班应大力宣传,动员学生自带部分器材(如绳、毽、棋等)。
7、各班班主任应按学校规定每天填写(大课间活动情况记载表),对每天活动的内容、情况作简单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