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古华中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图书推荐(2021年05月)
发布日期:2021-05-06 12:57:30   发布人:古华中学   
 

图书推荐202105月)

1. 《呼啸山庄》

者:(英)爱米丽勃朗特 著,张玲,张扬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呼啸山庄》(1847)被评论为以散文写成的诗作,主要讲述两位男女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之间舍生忘死的爱情故事。作者以散文诗的笔触描绘,以风景画为背景衬托,并用奇幻的梦境渲染了两人的爱恋之情,使这部小说极具艺术特色。

内容简介:

吉卜赛弃儿希思克利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收养后,与其女凯瑟琳相互爱慕,并且反抗其子亨得利的专横暴虐。凯瑟琳因为和希思克利夫社会地位的悬殊以及自己的虚荣心,与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结婚。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发现凯瑟琳已嫁埃德加,便对夺走他爱情与幸福的人进行残酷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得利的家财,使其儿子哈里顿成为奴仆,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虽然成功了,但他并未从中获得幸福。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试读:

一八〇一年。那一天,我刚去拜访了我的房东回来——就是那位后来让我伤透脑筋的孤僻的邻居。这儿真是个美丽的山乡!在整个英格兰境内,我不信我还能找到一个与尘嚣这般隔绝的地方了。这是个厌世者的理想天堂。希思克利夫跟我,正好是非常般配的一对,我们可以分享这一片荒凉了。真是个绝妙的人!在我骑马来到他跟前时,只见他眉毛下那对乌黑的眼睛满含猜忌地冷冷瞅着我,看来他一点也没有想到,我心里对他有着多大的热情。待我对他通报自己的姓名时,他的手指满怀戒心地往背心袋里插得更深了。

“是希思克利夫先生吧?”我问道。

他点了点头,作为回答。

“我是洛克伍德,您的新房客,先生。我一到这儿,就急着前来拜访您,是想向您表明我的心意,但愿我这样再三要求租下画眉田庄,没有给您带来什么不便。昨天我听说您打算……”

“画眉田庄是我自己的产业,先生。”他皱起眉头,慌忙打断我的话,“只要我能办到,我是绝不容许任何人让我不便的。进来吧!”这一声“进来”是咬牙切齿地、带着“去你的!”这种情绪说出来的,就连他挨着的那扇栅栏门,也没有对他这句话作出响应而有所动作。我想,正是这种情况促使我决定接受这一邀请。对这样一个人物,我感到很有兴趣,看来他比我还要矜持得多哩。

待到看见我的马儿的胸膛快要碰上栅栏,他倒也伸手解开了门链,然后很不乐意地领我走上石铺路。我们一进院子,他就大声喊道:“约瑟夫,来把洛克伍德先生的马牵走,另外再拿些酒来!”

“我看,这家人家就这么个仆人了吧,”听了他那个双料命令,我暗想,“怪不得石铺路上长满了草,树篱也得靠牛羊来修剪了。”

约瑟夫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不,应该说是个老头——也许已经很老了,虽说身子骨倒还硬朗结实。

“老天爷,帮帮我们吧!”当他牵过我的马时,怨声怨气地低声嘟哝着,还朝我狠狠地瞪了一眼,使得我好心地猜想,他该是需要老天爷帮忙他消化肚子里的饭食吧,他的这声虔诚的祈求,跟我的突然来访是毫不相干的。

“呼啸山庄”是希思克利夫先生住宅的名称。“呼啸”一词,在当地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它形容在狂风暴雨的天气里,这座山庄所经受的风呼雨啸。当然,住在这儿,清新纯净的气流是一年四季都绝不会少的。只需看一看宅子尽头那几棵生长不良、过度倾斜的枞树,还有那一排瘦削的、全都把枝条伸向一个方向,就像在向太阳乞求布施的荆棘,你就能捉摸出从旁刮过的北风该有多大威力了。多亏当年的建筑师有先见之明,把这幢宅子盖得非常结实,狭窄的窗子深深嵌在墙里,墙角都砌有凸出的大石块保护着。

在跨进门槛之前,我驻足观赏了一下布满宅子正面、特别是大门周围的那些奇形怪状的雕刻。在大门的顶上,在那些破损剥落的怪兽和不知羞的小男孩中间,我还发现了“一五○○”这个年份和“哈里顿·恩肖”这个姓名。我原本想就此发表一点意见,还想向这位坏脾气的主人请教一下这座山庄的简单历史,可是从他站在门口的那副架势看,分明是要我马上进去,要不就干脆离开。我可不想在进屋参观之前,就把主人给惹恼了,弄得他更加不耐烦。

2. 《安妮日记》

者:〔德〕安妮·弗兰克著,朱碧恒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推荐理由:

《安妮日记》被译成70多种文字,全球销量达3000万册。

朱碧恒曾翻译过诸多有关青少年成长的外国名著,译文风格深受读者好评,语言亲切自然,文字心态更加贴近读者。

战争下的人民是苦难的,战争下的少女又是如何应对苦难的?和平年代需要这种烽火后的追忆。

内容简介:

《安妮日记》以犹太少女安妮的视角记述了二战反犹太主义盛行期间犹太人藏匿的生存状态。更记录了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女在战争和种族迫害的阴影下,依旧坚强乐观、渴望自由的不凡经历。安妮虽然年纪尚小,但却展示了非凡的文字功底,日记内容流畅通俗,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个青春期女孩非凡的个性和勇气。这部有关战争与民众、亲情与叛逆、青春与爱情的少女沉思录,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报道,是宝贵的历史印记,曾获得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高度赞誉。

试读:

19427 8 日 星期三

亲爱的吉蒂:

从星期天到现在似乎过了好多年。发生了好多事情,就像整个世界都完全颠倒。但是你瞧,吉蒂,我还活着,爸爸说这是最重要的。我确实还活着,但别问我在哪儿或怎样活着。或许今天我说的话你一句也理解不了,那么我就从星期天下午发生的事说起吧。

下午三点(赫洛刚走,不过打算过一会儿再来),门铃响了。我正在阳台上懒洋洋地读一本书,所以没听到。不一会儿,玛戈特异常激动地出现在厨房门口。“党卫队给爸爸送来了传唤令。”她低声说,“妈妈已经去见范·丹先生了。”(范·丹是爸爸生意上的伙伴,也是一位好朋友。)

我大为震惊。传唤令!每个人都清楚那意味着什么。集中营和孤零零的监狱景象闪现在我脑中。我们能让他落入这种境地吗?我们在客厅等妈妈的时候,玛戈特郑重地说:“他当然不会去。妈妈去了范·丹家商量是否明天就可以搬到我们的隐藏处。范·丹家和我们一起去,一共七个人。”沉默。我们不能继续谈下去了。想到爸爸去拜访犹太养老院的某个人,他对现在发生的事还毫不知情。漫长地等待妈妈回来,酷热和担心,这一切让我俩陷入沉默。

突然门铃再次响起。“是赫洛。”我说。

“别开门!”玛戈特阻止我。不过没必要,因为我们听到妈妈和范·丹先生在楼下正和赫洛说话。接着他们进来并关上了门。每次门铃响起,我或者玛戈特都得蹑手蹑脚下楼看是不是爸爸,绝不给任何其他人开门。我和玛戈特待在房间外面,因为范·丹先生想和妈妈单独谈话。

我们一起待在卧室的时候,玛戈特告诉我传唤令不是给爸爸的,而是给她的。受了这第二次打击,我开始哭泣。玛戈特才十六岁,显然他们想把这样年纪的女孩单独带走。谢天谢地,她不会去的,妈妈也这样说。这一定就是爸爸说的我们全家都要躲避的意思吧。躲避……躲哪儿去呢?城里,乡下,一间房子里,还是村舍?什么时候去,去哪儿,怎么去?……这些问题我都不能问,但它们在我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玛戈特和我已经开始把一些最必需的东西塞进书包里。我首先放进去的就是这本日记,然后是卷发夹、手帕、课本、一把梳子、旧书信。想着我们就要去躲藏了,我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装进去。但我并不遗憾,回忆对我来说远比衣服重要。

五点钟爸爸终于回来了。我们给克雷曼先生打了电话问他晚上是否可以过来一趟。范·丹去接米普了。米普过来取走满满一包鞋子、衣服、外套、内衣和袜子,答应晚上再过来。随后沉默降临到整个公寓,谁都不想吃东西。天气仍然很热,一切都是那么反常。

3. 《老人与海》

者:(美)海明威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写作风格简明朴实,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被誉为“文坛硬汉”与“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老人与海》为海明威摘得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一位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依然充满斗志,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在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的种种困境下,依然顽强地和大鱼搏斗。经过两天两夜后,他终于杀死大鱼。但拴在船边的大鱼陆续遭到很多鲨鱼攻击。老渔夫又一个个杀死了鲨鱼,最后只剩下了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最后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架。

试读:

    一个老头儿,独自摇着小船在墨西哥湾的暖流里打鱼。已经八十四天了,他什么也没打到,连一条小鱼也没钓着。

前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块儿,当他的帮手。可是过了四十天以后,他们还是天天空着手回来,孩子的爹妈便对孩子说,这老头子准是在走背运,倒霉到了极点,再别和他一起出海了。

于是,孩子照爹妈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这条船第一个星期就打着了三条大鱼。

那男孩子眼看着老头儿每天摇着空船回来,心里十分难受。他总要下海滩去,帮他搬回那堆沉重的钓绳,或是帮他扛走拖钩和鱼叉,再不就是帮他卷拢那张裹着桅杆的船帆。那张破旧的船帆用面粉口袋补了又补,卷拢以后,看上去就像一面打了败仗的破旗子。

老人看上去瘦骨嶙峋,脖子上尽是深深的皱纹;颧骨上有很多黄褐斑,这也许是长年累月在太阳下曝晒的缘故。黄褐斑一直往下延伸,蔓延到他脸的两侧。

他那双手终年收放绳索对付沉重的海鱼,无情的摩擦留下了累累伤疤。这些疤都很深,把周围的皮肤扯紧了,看起来比它们的主人还要苍老得多。那全是老疤,就像沙漠里那些被风侵蚀的岩石一样。

这人显得那样老迈,只有两只眼睛跟海水一样蓝,透出一股开朗、不屈的精神。

“桑提阿果爷爷!”孩子冲他大声喊着。这时候小船已经被拖上沙滩,他们正扛着东西,沿那沙土坡爬上岸去,“我又可以跟您出海了。我们那条船已经打着大鱼卖了好多钱啦。” 孩子学会打鱼,还是老人教的,所以孩子很敬重他。

“别跟着我啦,”老头儿说,“你既然上了一条走运的船,就跟着他们干吧。” “您还记得吗?那回您八十七天没打着鱼,后来咱俩一连三个星期,天天打的都是大鱼!” “当然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离开我,不是因为信不过我。” “是爸爸叫我跟那条船的。我是他儿子,必须听他的话。” “我知道,”老头儿说,“这是应该的,做孩子的当然要听父母的话。” “他对您不大有信心。” “是啊,”老头儿说,“他不了解我,可咱们应当有信心,对不对?” “对!”孩子说,“我请您上小餐馆喝瓶啤酒,喝完酒我帮您把全套家伙扛回家去,行吗?” “有什么不行的,”老头儿说,“咱们俩谁跟谁啊,怎么样都行啊。” 他们到小餐馆里坐下了。一些年轻的渔民不断地拿老头儿打趣,还讥笑他,他也不生气。

那些上点年纪的渔民都回过身来看看他,知道他好多天没打到鱼了,觉得挺难过。但他们并没有把对他的怜悯表现出来,只是慢慢地围拢到这边来,同老头儿聊了起来,谈起海潮,谈他们把钓绳放下去多深,谈这连续不变的好天气,谈他们出海听说的、看见的新东西。

4. 《八十天环游地球》

者:(法)凡尔纳 著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推荐理由: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著名书籍。 182828日,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

内容简介:

《八十天环游地球》讲述了英国绅士福克先生跟人打赌,要在80天之内环游整个地球!这是疯狂的行为还是精心策划的行动?在印度解救被迫殉葬的艾娥达夫人,在大西洋上与狂风巨浪作斗争,在美国与印第安人进行生死决斗……福克先生和仆人路路通历堪艰难险阻,终于回到出发地英国。福克先生要在80天之内环游地球的赌约赢了还是输了?让我们跟随福克先生,踏上这惊心动魄却又不失温情的环球之旅吧!

试读:

福克先生马不停蹄地日夜赶路,而这位做生意的费克斯先生却能赶上他佃的速度,同时出现在“仰光”号邮轮上,这着实叫人想不通。怎么会这么巧,福克先生到哪里,费克斯就到哪里?

路路通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个费克斯会和他们同时离开香港,而且还可能和他们乘坐同一艘邮轮!

不过,费克斯到底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路路通想了很久,突然,他想明白了:这个费克斯一定是改良俱乐部那些朋友们派出来的密探,他们想监视福克先生,看他是不是真的老老实实按照说好的路线旅行。  “没错!就是这么回事!费克斯是那些会友们派出来跟踪我们的间谍!福克先生是个多么正直、多么可敬的人啊!可他们竟然不相信他!”

路路通为自己的发现沾沾自喜,但他没打算告诉福克先生,因为他不想让主人生气。他决定逗逗这位费克斯先生,而且话还不能说白了,要做到不留痕迹。  有一天,路路通故意嘻皮笑脸地问费克斯:“嘿,费克斯先生,等咱们到了香港,您就真的不走了吗?”

费克斯的表情很尴尬,“这个,很难说,也许……”

“啊!”路路通说,“要是您还能跟我们一起,那就太好啦。瞧,您原来说去孟买,可现在您很快就要到中国了。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曙光路89号   电话:021-57180970
网站访问量:1088182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