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古华中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5-03-19 17:07:19   发布人:古华中学   

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教导处在“双减”“课后服务”“双新”背景下,坚持“新成长教育”理念,紧跟新课程方案的步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学习契机,深入贯彻中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按照《2024年奉贤教育工作要点》,以第29届教学节为抓手,在学校重点课题引领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跨学科学习方式、加强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完善新成长教育与新课程的落实,不断提升教研组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研组长的课程指导力,提升课程管理队伍能力,夯实课程管理工作。

一、重点工作

(一)持续优化课程建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落实“全面课程、校本特色、新成长课堂、有效性教学”理念,学校在严格按照市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的基础上,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系统安排三类课程,着力构建“高效学习型、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的“三型”新成长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树立和践行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规范课程设置。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的通知》《上海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精神,制定了《古华中学课程实施方案(2024版)》,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学校课程体系。以上海市新优质项目《素养培育视阈下初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和区品牌项目推进为抓手,推进了“博创”跨学科课程群建设,丰富了跨学科资源库,让学生在规范的课程结构下个性特长获得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本学期学校“博创雅园”课程荣获区第29届教学节优秀科学教育综合活动课程。

2.做优“博韵”校本课程。坚持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学校课程体系,继续进一步完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并落实到课表,做大、做强校本特色课程。整合课后服务,本学期共开设了“美术创客”“版画”“OM社团”“电子制作”“创新思维”“木兰舞剧”以及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AI基础、书法、红果园创意写作等74门特色课程。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实效

 1.继续加强教学“五环节”管理,有效落实教学常规。本学期重点对六年级、七年级、九年级以及各年级的重点关注班级进行了常态督导检查工作,并针对八年级使用新教材的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备课组和督导团队的联动专项督导。通过督导,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规范化的管理,同时根据学校实际,继续落实分管领导蹲点工作制度,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做好教学常规巡视、教案检查、作业检查、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工作;同时行政领导深入教研组和备课组参与研讨活动,提高教研组、备课组研讨实效。

  2.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聚焦“双新”落地,围绕“三型”新成长课堂,以《指向素养培育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组织老师们开展了以“深入研读新课标 智慧赋能共成长”为主题的“双新”背景下的课标深度学习实践;以“深化‘双新’理念 共筑教学新篇章”为主题的主题教研;学期还加强了“如何上好复习课”的研究,分别开展了“期中复习共研讨 凝心聚力提质量”“同心共‘研’ 全力以‘复’两次专题教研活动,以此探索复习课的高效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区第29届教学中,吕小莉获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二等奖;何静婧、谢清婧获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三等奖

     3.深化教学改革,落实贯彻“双新”理念依托第29届教学节,组织开展了以“聚焦双新促素养 智慧碰撞助提升”为主题的探索“双新”背景下教与学的转型的教学论坛。通过论坛,更好地引领老师们研究新教材,落实新课程,聚焦“双新”背景和五育融合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探索“双新”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路径;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双新”课堂转型实践研讨课;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新成长三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展示;继续聚焦跨学科,通过新优质项目《素养培育视阈下初中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研讨推进会,引领老师们继续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本学期开展了以素养联动 跨界解题”为主题的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市级项目校跨学科案例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了全学科、全学段的“跨界融合 智慧启航”跨学科主题学习冬令营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了“玩转24点”学科活动;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了“诗词大会”学科活动;八年级英语备课组开展了“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学科活动;体育组开展了秋季运动会等。在学科活动的趣味中,为学生获取学科素养赋能。

4.聚焦毕业班质量,多元激发师生活力。对毕业班的管理落实在了“减负增效”上,制定了毕业班工作计划,继续完善毕业班差异化分层教学和学生辅导工作。围绕本届毕业班学生的特点,深入剖析本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了各自的应对措施及方案。组织开展了毕业班家长会、学生会、教师教育教学研讨会,聚焦一模,形成合力。通过行政蹲点,指导毕业班教师做好复习计划,积极参与毕业班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毕业班的听评课活动。关注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夯实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效

  1.提高教研组长领导力。本学期教导处继续规范教研组长例会制度,采用每月一例会,通过每月行事历提高组长的工作效益。通过每月工作例会,帮助组长梳理每周、每月教学工作重点,让组长明晰工作职责,提炼工作经验。同时借助集团、进修学院和专家团队的力量,对教研组长进行专题培训,着重加强各学科新课标的学习与探索,提升教研组长能力。落实教研组的建设与区教研重点相呼应及序列化呈现。

 2.精选教研活动内容。在上一学年创新教研活动形式的基础上,本学期将重点放在精选教研活动的内容上。在保持上学年采用备课组选择主题进行深度教研,承包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个体上课、说课,教研组联动教研的形式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教研组长座谈的形式,触摸老师们教学的薄弱之处,甄选出本学期的专题研讨主题“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有针对性命题”“如何将跨学科教学落到实处”,在发现真问题,聚焦真需求的基础上确定真目标,做到真研修,生成真成果,实现真发展。在区第29届教学节命题设计与研究评比中,陆晓平、张花、陈冉、顾蕾获初中数学二等奖;陈正大、戴萍、刘青青获初中物理二等奖;郭惠华、程琳莉、王永康获初中物理三等奖;陈家嘉、吕小莉、吴丰洪、朱思雨、邵玮妮获初中语文三等奖;王亦杨、谢清婧、严祉恒获初中历史三等奖。

  3.加强教研组建设。进一步加强三级教研组的创优工作、扎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上传工作。注重教研组活动的系列化、主题化开展及教师文章、课题等教科研工作。借助教育集团化和学校优势优势资源,通过师徒结对、外出学习、培训、专家团队的指导、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教师发展,实现共同提高。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做好优秀(合格)教研组的申报评定工作。本学期已完成英语和体育合格教研组评估工作。在区第29届教学节中,共有26人次的教师获奖。

(四)注重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素养

  1.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以学校青年(职初)教师结对、培养和考核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我校资深教师的优质资源、学校专家团队和强校工程的名师力量,集聚教育集团化力量,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多元化平台,切切实实将学校的师徒结对工作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使青年(职初)教师能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本学期开展了“践行双新理念 聚焦课堂变革”青年教师“双新”课堂转型实践研讨课展示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项目驱动教师活力。以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第三批市级项目校为契机,正确定位,进一步提升学校品质,借助名师资源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同时通过上海市新优质项目《指向素养培育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和区重点课题《高质量活动设计促进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为切入点,调动了全体教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强师示范辐射引领。继续充分发挥区卓越教师培育工程、镇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多元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提升;继续实施“三新”带教工程、“学科带头人”培育工程等,分层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专家指导团的作用,进行按需、个性化指导。

二、其它工作

1.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卫艺科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乒乓球、羽毛球体教结合项目,试点推进毽球项目。规范完成学生体质监测体育、秋季体育运动会、学生运动技能测试等各项工作。精心选拔、组织学生参加Steam、DI、OM等市级(全国)赛参赛工作。

2.强化科研兴校意识,加强校本研修与培训,全面提升学校教科研与教育教学水平。做好每年一册《古中教苑》编辑工作,课题立项、结题工作和论文案例的评比活动等,引领了教师在教学研究实践中提升服务教学的能力。

     3.加强思政、学科德育和劳动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同时作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舞蹈课程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

     4.加强学籍管理。杜绝流生,全面做好特殊学生的帮教,规范有序开展了随班就读管理工作,并充分利用资源教室开设课程,对特殊学生加强了个性化教育。并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同时做好了学生电子信息确认、学生转学、初三学生信息确认等工作。规范操作流程,注重资料的收集、归档。

     5.科学、规范管理,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实验(专用室)、创新实验室、文印室等教辅部门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6.充分利用好阅卷系统,进一步做好教务、考务、质量分析等工作。

三、问题与反思

 在新要求、新思想和新形态的冲击下,“双新”落地之年,学校必须在固本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反思教导处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

1.教导处持续组织教师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加强对中考命题的关注与研究,认真做好新教材的培训,如何让更多的老师能从学习培训阶段过渡到实践研究阶段,让“双新”理念在学校教学一线的课堂上落地是接下去教导处带领老师们要去探索的重点。

2.教研活动的形式有创新,内容有选择,但是如何让有质量的教研活动真正带动老师有质量的成长,教研有效性是当下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教研组建设、教研活动常态化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抓实、抓深教研质量,以此带动、激活中老年教师的教研热情。

    面对当前的困惑和难题,来年我们将积极思考,认真谋划,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老师们的教研教改意识,实效高效、具体创新的开展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古华中学教导处

                                                        2025.1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曙光路89号   电话:021-57180970
网站访问量:1088182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