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校师干训与信息化应用相关工作在教导处的统筹领导下,围绕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教学信息化转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现将本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干训工作成果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评比
区五年期教师教育教学评比:本学期成功组织并完成了区五年期教师教育教学评比工作,王亦杨老师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奖。这一成绩不仅是对王亦杨老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通过此次评比,激励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成果奖申报与获奖:精心组织并完成了学校的教师专业成果奖的申报工作。在全校老师共同努力下,今年我校在教师专业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一荣誉的获得,充分展示了学校教师团队的专业实力和教育教学成果,提升了学校在区域内的教育教学影响力。
(二)教师培训与学分管理
组织参加各类培训:本学期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市安全应急培训和区新教材培训等工作。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还深入掌握了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分梳理与一对一辅导:认真梳理全校老师的十四五学分,针对学分不够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通过详细分析每位教师的学分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分提升方案,确保每位教师都能顺利完成十四五学分要求,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成长。
(三)校本研修与督导评估
接受区校本研修专家团队督导:本学期学校顺利接受了区校本研修专家团队的督导。在督导过程中,学校全面展示了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研修计划、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专家团队对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学校研修工作扎实有效,研修成果显著。
整体汇报与成果展示:精心准备并进行了校本研修工作的整体汇报。汇报内容涵盖了本学期校本研修的重点项目、特色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效。通过汇报,不仅展示了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全貌,还与专家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
(四)课程设计与师干训工作
课程设计与教学节评比:本学期撰写了《博创 雅园》课程设计,并参加了区教学节评比活动。该课程设计在评比中荣获优秀课程奖。这一成绩的取得,体现了学校在课程开发和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学校课程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
师干训培训与师徒结对:积极参与区师干训培训工作,完成了师干训师徒结对工作。
二、信息化工作成果
(一)教学应用与课题研究
AI 课堂教学评价视频课录制与课题实践:郭思婧等三位老师成功完成了 AI 课堂教学评价视频课的录制,区信息化重点课题实践研究顺利开展,为后续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提供了生动案例。
智慧教育云平台推进与课堂展评活动:继续加大奉贤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推进力度,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新成长课堂全员展评活动。顾蕾老师在此次活动中荣获区三等奖,同时,组织教师加强了对三个助手平台网上资源的应用,鼓励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利用平台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网络安全与管理
网络安全培训与宣传加强:本学期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加强了网络安全培训与宣传。定期发布网络安全提示,提醒教师们注意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基层学校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管理,规范信息发布流程,确保学校网络信息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这些措施,学校营造了良好的网络安全氛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迎接学院信息中心督导调研工作:在本学期,学校顺利迎接了学院信息中心的督导调研工作。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示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成果和特色。在督导调研过程中,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亮点得到了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学校将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整改不足,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
三、跨学科融合探索
本学期积极探索师干训与信息化工作的跨学科融合路径,尝试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师培训课程设计,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同时,在校本研修中引入信息化评价工具,精准分析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反馈,助力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四、现存问题与挑战
个性化培训需求未充分满足:部分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导致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尤其是老年教师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较慢,个性化培训需更多考虑其学习习惯与节奏,培训方式要更灵活、耐心。学分管理与培训参与度问题:学分管理虽有成效,但仍有少数教师因特殊情况未能达标,部分资深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需创新激励机制。校本研修与课程设计的衔接不足:校本研修的深度和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研修项目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理想;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衔接不够紧密,影响了优秀课程设计的推广和应用。
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对新技术应用熟练度不够,影响教学融合深度;网络安全意识仍待强化,防护技能参差不齐;智慧教育云平台及“三个助手”平台资源应用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存在操作困难,限制了教学效率提升。
五、下学期工作展望
师干训工作改进:聚焦精准培训,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强化学分管理,助力全体教师达标;深化校本研修,提升成果应用实效;优化课程衔接,推动设计落地。通过定制培训、拓展渠道、联动实践、闭环管理等措施,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化工作提升:持续强化网络安全,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升教师安全意识与防护技能,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发布的规范与安全;加大“三个助手”平台培训力度,组织分层分类系列培训,开展教学交流与展示活动,推动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跨学科融合深化:进一步探索师干训与信息化、跨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打造更多线上线下融合的培训课程与教学案例,助力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化工具,提升综合教学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本学期工作虽有成绩,但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深知仍需不断努力。在下学期工作中,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持续优化工作策略,创新工作方法,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2025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