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7日,古华中学班主任工作室第三期研修班举行了第17次活动,这也是古华中学班主任工作室第77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具体安排为:观摩并研讨张晨浩老师的《我是家长小助手》;研讨周敏老师设计的《粒粒皆辛苦 铭记在心中》。
首先,老师们来到预初6班观摩了张晨浩老师的主题班会课《我是家长小助手》。张老师根据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积极落实劳动教育。张老师从“家庭日常清洁”“家庭美居”“家庭烹饪”三个版块入手,每个版块4道口答题、1道动手题。口答题与动手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家务劳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随后,学员们来到三楼会议室,在丁老师的主持下开展研课活动。老师们对张老师的这堂课纷纷表示肯定,大家认为选题紧扣学生成长需要,精心设计选题。每个版块都有特色,可圈可点。同时也提出了建议。如吴丰洪老师提出在做水果拼盘环节应戴好手套,讲究个人卫生。陈家嘉老师建议在导入环节可播放五一假期里学生做家务的照片或视频。刘青青老师建议既然是比赛,规则要再细一点,要像个比赛的样子。李静老师建议“家庭美居”部分可强调简笔画的实用功能。周敏老师提议,应让学生思考、理解平时家长做家务的辛劳,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凸显“我是家长小助手”的主题。丁老师也对这节课做了充分肯定。他说这节课借鉴了苏民学校的经验,但比苏民学校做得好。实现了在35分钟时间内游刃有余地完成课的推进。这与张老师的用心谋划分不开。他指出擦桌子的音乐环节、简笔画的点面结合的介绍、水果拼盘的设计,都是创新。当然,丁老师也提出了改进建议,比如擦桌子的讲评、口答题的讲评,还可以更到位。他表示,只要用心去做,就可以打造一节又一节精品课。
接着周敏老师向老师们介绍并讲解了新课例《粒粒皆辛苦 铭记在心中》。2021年5月22日下午1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不幸与世长辞。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这位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的“杂交水稻之父”曾一次次创造了水稻亩产量的奇迹,让中国人“端牢饭碗”,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发展做出杰出贡献。2018年4月25日,袁隆平院士应邀为我校理想教育系列微班会、为我校师生欣然题词“坚持梦想,不懈追求”,极大地鼓舞了我校师生,成为我校师生宝贵的精神食粮。近年来,在我校班会课校本课程中,有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坚持梦想》《我们也追星》等班会选题,为更好地学习和弘扬袁隆平院士“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学校决定,今后在袁隆平院士逝世祭日这一周将举行主题班会缅怀袁隆平院士,列入班会课校本课程。
周敏老师的课分为三个板块:先是缅怀袁隆平院士的丰功伟绩,走近伟大的袁隆平,然后是分享百姓缅怀袁隆平院士的文章走近可亲的袁隆平,最后回顾袁隆平院士对我校师生的勉励,表达自己的决心:“坚持梦想,不懈追求!”
老师们对周敏老师的设计表示充分的肯定。但因会议时间已到(我们从来不拖会),丁老师提出要求,每位学员针对新课例,会后提出至少一条建议。
会后,老师们发来了自己的建议。汇总大家的智慧,丁老师修改完成了教案《稻田里的丰碑》,将由老师们在实践中予以完善。(供稿: 杨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