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初三物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困生在物理学习中所面临的困境:1. 兴趣不足,缺乏积极性。2. 能力不足,缺少参与感。3. 信心不足,缺乏抗压力。
实现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教学策略:1. 渗透生活元素,呈现趣味物理。对学困生而言,物理是枯燥复杂的,而生活是简单有趣的,他们自然更愿意亲近生活,愿意投入到对生活问题的思考之中。所以,在初三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生活元素,构建生活图景,从而呈现物理的趣味性,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2. 均衡分配任务,丰富表现机会。初三物理课堂的知识密度较大,且知识难度更深,但一些基础扎实、性格外向的学生依然能够积极与教师互动,教师也更愿意将课堂探究任务交给这部分学生,并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指导。而学困生物理基础薄弱,且自卑心理较重,所以很难主动争取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加重了课堂两极分化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在初三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有效的手段为学生均衡分配任务,尽量多给学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从而使其获得参与感,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3. 组织合作探究,调和学生矛盾。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之间在兴趣、性格、物理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在课堂上,中、优等生往往能够主动抢占更多的学习资源,而学困生则被排挤在外,这一现象激化了学生之间的矛盾,导致优生愈优、差生愈差。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差生和优生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促使其互帮互助。所以,在初三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借此调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学困生也能发挥自己的价值。4. 实施多元评价,挖掘学生优点。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其找到自我提升的方向。而对学困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正面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获得前进的力量,负面的评价则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所以,在初三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元评价的机制,即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尽量以鼓励为主,多多挖掘学生的优点,从而提升学困生的自信,使其获得对抗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摘自:初三物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王成娅 文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