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市、区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部市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契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南上海品质教育区战略目标,着力做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强校工程“一校一策”的实施,以绿色评价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方法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把学校建设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校。
二、重点工作
(一)推进“强校工程”,追求优质管理,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1.规划引领,科学管理,全面发展
有序推进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强校工程“一校一策”的实施,统领全校整体工作推进,注重科学管理和效能,以绿色指标评价为引领,做好强校工程增值性评估,全方位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持续提升办学水平。
2.优化制度,规范办学,优质均衡发展。
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全员岗位聘任制,加强岗位聘任期内绩效考核,注重精细与激励评价。制定学校创建方案,全方位做好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的迎检工作。认真做好与贵州结对学校的帮扶工作,促进两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强校推进,项目支撑,促进内涵发展。
深入推进市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及市“双名工程”培养基地校、区级“支点计划”和“星光灿烂计划”、市课程领导力项目等发展平台,细化“一校一策”强校工程实施方案,全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系列子项目和体育、科创、美育等特色项目,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优化教学指导力、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业质量,提升社会与家长的满意度。
4.立根铸魂,打造优秀团队,培育卓越教师。
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班子及党员认真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创新开展“美育古华”党建联盟活动,建构学习型党组织,推动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结合教师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开展重温教师入职誓言活动、争做“四有”好老师活动及歌唱祖国等活动,同时开展2019年度“感动古中”人物评选及事迹宣讲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看齐意识,提升师德内涵,展现为人、为学、为师的风采。结合教职工需求,依托学校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
以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和“种子计划”为培养平台,做好教师三年自主发展规划,借助强校工程名师及名师工作室蹲点指导,培养一批骨干拔尖教师。以强校工程重点项目《提升教师的命题能力》的系列推进,从单元主题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到命题,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强校工程特色项目推进,打造学校特色的同时,促进特色教师的专业成长。
充分发挥区卓越教师培育工程、镇优秀教师、学区集团化副理事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继续实施“三新”带教工程、“学科带头人”培育工程、班主任工作室等,分层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专家指导团的作用,进行按需、个性化指导;培养后备管理人才,继续推进挂职锻炼制。
(二)完善德育体系管理,践行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完善德育体系,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在中考改革推动下,学校制定《古华中学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古华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等,进一步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强化组织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2.增强全员育德意识,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积极开展学科德育工作研讨交流和评比活动,提高学科教师育德能力。有效开展丁如许班主任工作室(第二期)的培养工作,在完成四个年级“班会课校本课程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到全校班会课的实践应用,逐步建立学校班会课教育课程化体系,全面提高班主任育德能力。组队观摩“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班会课专题研讨现场会”。
3.扎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积极践行《守则》、《规范》的要求,强化《古华中学学生一日行规教育》和劳动教育,完善行政领导、政教处、学生干部每日定点定岗三级检查机制和扁平化管理评价机制,以各类评比活动为抓手,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4.丰富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环境文化:营造温馨班集体创建氛围,以个性化设计班级名片、班级文化角、绿化角、读书角等,进一步彰显班级文化与特色,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开展丰富多彩地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坚定理想信念,陶冶学生情操。
课程活动:打造“人文蕴育”工程,深入推进中华经典诵读、“贤文化”、《华韵古诗词》等系列读本进课堂;推进校本课程《心理教育读本》进课堂,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创新推进“多元·敬贤·思齐”的学校校本德育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及途径,扎实推进“华韵”城市少年宫活动等,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节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重点的节庆文化,廉洁文化教育活动,推进“名家进校园”活动等。精心组织开展体育节、科技节活动,形成主题化、系列化,特色化。
社会实践:落实中考改革要求,设计开展校本自主社会实践活动,完善评价机制;落实区学生实践活动要求,完善学校“红色之旅”、“研学活动”方案,在体验中开阔学生视野胸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5.加强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推进家委会每周半天来校值日活动,继续推进六年级家长开放日及重大活动开放日。加强对特殊学生及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研究,借力校外资源,整合优质资源,通过家长会讲座、家访、微信与QQ平台、学习型家庭评比等方式,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力,提升家长家教育子水平。
(四)夯实教学管理,变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1.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坚持“全面课程.校本特色”理念,进一步完善古华中学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做大、做强校本特色课程。以支点计划《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以拓展型课程特色化建设为突破点,进一步打造美育、科创、体育教育的特色;以跨学科、项目化推进探究型课程,呈现小课题研究成果。
2.做实常规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常态检查机制、《教学工作常规考核细则》及《教学五环节基本要求》,推进教学常规月检查制,建立教学常规问诊机制。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加强“人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实现高效课堂;倡导自己精心设计作业,严格控制单元测试次数,优化批改和讲评的环节;认真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使各科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分段抓重点”的工作思路,加强中考改革、初三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全面把脉诊断,落实辅优补差、建立学习共同体等措施,全面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认真做好区基于绿色指标的质量监测和强校工程的增值性评估工作。
3.推进教学研究,追求课堂优质高效。
以部编教材、中考改革推进为重点,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做实“三研一体”,开展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不断变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信息化应用教研组的作用,深入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全面推进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践行智慧课堂、有效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第二十四届教学节活动,展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风采。
以“强校工程”项目《提升教师命题能力》及市课程领导力项目的推进为载体,开展教研、科研系列指导活动,全面提高项目推进的质量和教研、科研的质效。开展《推进美术创客活动,提升教师美育能力》校本培训项目,做好各级课题开题、结题工作和论文案例的评比活动等,做好每年一册《古中教苑》编辑工作,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4.开展多彩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节活动,认真做好体质监测,继续推进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乒乓球、羽毛球体教结合项目,推进毽球发展性项目。
继续推进预初年级舞蹈课程、预初、初一两个年级舞剧《少年木兰》排练及艺术社团活动,打造学校经典品牌项目。
开展学校科技节活动,精心组织分别做好Stem、OM、DI、市级、全国级及国际赛参赛训练工作,不断做强学校科创特色。
以项目推进,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深入推进版画、书法、剪纸课程项目,巩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的成果。积极推进《美术创客创新课程推进》项目,发展学生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继续推进舞剧《少年木兰》项目,并开展《木兰》主题教育综合活动,探索项目课程化,逐步形成学校美育教育的一大特色。
加强学生健康教育,严格执行卫生防控制度,实施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和干预,做好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通过讲座、校园广播、微信推送、宣传廊、评比活动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呵护好师生健康。
5.加强学籍管理工作。
加强学籍管理,杜绝流生,全面做好特殊学生的帮教,规范有序开展随班就读管理工作,并充分利用资源教室开设课程,对特殊学生加强个性化教育。
6.做好语言文字工作。
开展语言文字达标校建设,开展第二十二届全国推普周活动。继续开展经典吟诵,“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等项目。
7.加强实验(专用)室的管理与使用。
规范管理、规范使用,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实验(专用室)、创新实验室等教辅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服务、保障作用。
(五)加强安全教育管理,保障校园安全,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1.加强校园安全风险排查,不断完善安全预案和应急体系。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技防、人防、物防。按岗位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安全承诺书,强化安全工作责任意识,加大安全奖惩考核力度并与绩效挂钩。完善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安全预案,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坚持校园安全巡视制度、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做好台账记录。认真落实安全保卫制度,规范做好学生及外来人员进出校门的登记工作等。推进食堂食品快速检测、饮用水检测工作等,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饮食和饮水安全。全力做好资产规范管理和财务规范、阳光运行。
2.加强安全教育管理,保障师生校园安全。
继续开展师生安全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国防、民防、消防、交通等教育,开展每月一次安全逃生演练,提升学生逃生技能和互助互救的能力。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切实推进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教育进课程,并开展各类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和征文评比活动,做到安全教育深入人心,警钟长鸣。完善特殊学生的个人档案,经常性结对交流、排摸检查,及时杜绝安全隐患。
3.积极推进学校普法教育。
积极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宪法、相关法律与法规的学习与宣传,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集聚社会资源、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的力量,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做好结对帮教活动,杜绝校园欺凌现象,杜绝青少年犯罪。
争创新一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
奉贤区古华中学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