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古华中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图书推荐(2019年12月)
发布日期:2019-12-02 09:53:14   发布人:古华中学   
 

图书推荐201912月)

1. 《林海雪原》

者: 曲波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曲波(19232002)。山东龙口人,中共党员。15岁参加八路军,1943年进入胶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记者。历任胶东五旅及军区文化教员、指导员、大队政委,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东北一纵团政治处主任,大连海军学校政治委员,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制造厂党委书记、第一机械设计院副院长,德阳重机厂副厂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专职作家,铁道部工业总局副总局长,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名誉委员,铁路文联副主席。1946年冬,曲波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地区茫茫林海皑皑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战斗,终于歼灭了这些顽匪,为东北人民的彻底解放做出重大贡献。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生活基础与现实题材。1950年秋,曲波因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1952年春,他以顽强的毅力开始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68月完成了四十万字的书稿,195710月出版。1958年曲波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桥隆飙》《山呼海啸》《戎萼碑》,短篇小说《热处理》,散文《观画思人祭》《清水流香》《卑中情》等。

内容简介:

1946年冬,我人民解放军进入东北林海雪原,搜剿被我击溃之国民党残匪。牡丹江军区派少剑被率小分队进剿,杨子荣智擒特务栾平,刘勋苍擒获匪徒刁占一。卫生员白茹治愈蘑菇老人疾病,战士栾超家攀登绝壁,飞越天险,我军出群匪不意,袭取山头,活擒匪首许大马棒父子,肃清残匪。

2. 《小兵张嘎》

者:徐光耀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徐光耀(1925—),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曾任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等职。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冷暖灾星》,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等。

  内容简介:

《小兵张嘎》是我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至今总发行量超过500万册。小说叙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一个名叫张嘎的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在革命队伍的培养下锻炼成长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抗日小英雄张嘎的形象,成为我国儿童文学画廊中被广为传颂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影响和激励了几代读者。它还于1963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深受少年儿童喜爱和好评,历映不衰。

试读:

且说那个小院的房间里,这时正靠窗坐着一位老奶奶。她头发花白,脊背佝偻,披着一件掩襟的褂子,盘腿卧脚地在抽针引线,缝补着一只张了鲇鱼嘴的夹鞋。她蹙着一双老眼,眉头上攒起两个疙瘩,豆粒大的汗珠儿,就在那皱纹重叠的额上排起队来。天是闷热的,可是,她一点儿都不觉得,像是一颗心化在那只鞋上了。

“呱唧、呱唧、呱唧……”由远而近传来一路子急跑声。老奶奶吃了一惊,一针扎在手上。只见单布门帘往里一鼓,从底下冒出个孩子的头来:“奶奶!奶奶!一条长虫转砖堆,转了砖堆钻砖堆。——你说说,你说得上来吗?”

真叫人哭笑不得。老奶奶一面瞪着他,一面揉着胸口,好半晌,才喘口气说:“小祖宗,你把奶奶给吓煞了;越说不叫你跑,怎么更跑欢了?”一句话提醒了那个小家伙,身子往下一蹲,脑袋歪在炕沿上,恍若犯了大错似的,咪嘻咪嘻地笑了起来。在那月牙儿似的一对小眼里,两道挺逗人的光芒闪跳着。

3. 《草房子》

者:曹文轩著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1月出生于江苏。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典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红瓦》《根鸟》《细米》《天瓢》《大王书》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曾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金鸡奖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草房子》是一部少年长篇小说。主要围绕主人公桑桑展开,重点描写了桑桑六年的小学生活。对于桑桑来说,这几年的小学生活是刻骨铭心的,他目睹了许许多多催人泪下的事情,甚至亲自参与进来。少年的情谊,苦难的锤炼,在死亡中体验生命的优美,感悟生命的真谛……明白和迷茫交替,这一切都为桑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一个孩子眼中展开的大千世界,让他体会到了成长的滋味。桑桑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却浓缩了众多中国普通小男孩的身影,成长就是这样而来。

试读:

    秃鹤与桑桑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都是同班同学。

  秃鹤应该叫陆鹤。但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为秃鹤。秃鹤所在的那个小村子,是个种了许多枫树的小村子。每到秋后,那枫树一树一树地红起来,红得很耐看。但这个村子里,却有许多秃子。他们一个一个地光着头,从那么好看的枫树下走过,就吸引了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停住了脚步,在一旁静静地看。那些秃顶在枫树下,微微泛着红光。遇到枫叶密集的地方,偶尔才有些空隙,那边有人走过时,就会一闪一闪地亮,像沙里的瓷片。那些把手插在裤兜里或双臂交叉着放在胸前的老师们,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秃鹤已许多次看到这种笑了。

  

4. 《骆驼祥子》

者:老舍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老舍(189923日—1966824日),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内容简介: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试读:

    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像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些微腥的潮味。河岸北的麦子已吐出了芒,矮小枯干,叶上落了一层灰土。河南的荷塘的绿叶细小无力的浮在水面上,叶子左右时时冒起些细碎的小水泡。东边的桥上,来往的人与车过来过去,在斜阳中特别显着匆忙,仿佛都感到暮色将近的一种不安。这些,在祥子的眼中耳中都非常的有趣与可爱。只有这样的小河仿佛才能算是河;这样的树,麦子,荷叶,桥梁,才能算是树,麦子,荷叶,与桥梁。因为它们都属于北平。

坐在那里,他不忙了。眼前的一切都是熟习的,可爱的,就是坐着死去,他仿佛也很乐意。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曙光路89号   电话:021-57180970
网站访问量:1088182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