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语用体验
语文学科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实践性、运用性课程。在指向语用能力的形成路径中,语用体验是从语言的理解迈向语言运用的转换中枢,是学生最终语用能力形成的核心特征。
语用一眼的概念内涵:语用体验指的是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形成并体现出的一种直觉同化的能力。其内隐特征是语言图式、语用图式的不断同化和顺应,外显特征则表现为对文本的言语形式、体式特征和内在篇章结构的优劣有自己鲜明独到的感悟和判断,并能言之成理、言而有据。
语用体验的积极作用:“语用体验”的引入,对于教师意味着要主动让学,利用课堂的“留白”艺术引领学生积极深刻地感受和领悟、理解和运用。利用“思维留白”把学生的头脑从教师的机械灌输和授受中解放出来,变“知识的容器”为“思想的火把”,让他们自主体验、尽情遐想,形成浸透主体生活体验的“言语意团”;利用“时间留白”让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将“言语意团”通过完形和语词的介入建构起语用体验——话语,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
基于“语用体验”的阅读实践策略:1. 多途径还原,敏化语用体验。(1)联想生活体验,促还原生成。(2)“曲问”挑起矛盾,促还原生成。(3)链接资料拓展,促还原生成。2. 多层次比较,广化语用体验。(1)词语的比较。(2)句式的比较。(3)结构的比较。
总之,指向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语用体验教学致力于学生展开积极语用的实践,尊重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差异,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倡导学生自主建构语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力、表现力和表达力得到真正的释放。
摘自:语用体验:指向核心素养的阅读实践探究 郑真 文 《阅读(教学研究)》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