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场景”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场景思维下的真实语文学习会借助于形象、对话、质疑解惑以及价值取向的引领,激发和点燃儿童思维的策略运营过程。
场景体验:让文本塑造的形象立起来。入选语文教材的一篇篇课文文质兼美,作者笔下塑造的人物或事物多出自生活,形象鲜明,特点突出,于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努力让文本中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活起来”。
场景想象:让儿童与文本直接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想象和穿越式的场景,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真实的对话,让学生真切领略到课文的精妙之处。
场景之情:让学生拨开疑云。场景总是伴随着思维,并影响着人的认知。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更要通过体悟人的情感去把握人物行为的深意。
场景取向:开启学生的思维。作者通过文字,对生活进行抽取与描摹;教者,则对文字进行解读和加工,尝试还原作者真实的意图和文本呈现的真实的样貌。而学生对文本的学习,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解读文本。教师应尽可能设计开放的教学,为儿童开启更广大的世界。
摘自:“场景”思维:促进真实的课堂阅读教学发生 李传庚 文 《阅读(教学研究)》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