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身处特定班级的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共有观念广泛体现在班级物质空间、班级制度、班级活动的方方面面,即人们可以通过对物质、制度、活动的深层解释概括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教育者主动干预班级文化生成,促使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在班级扎根,以期充分发挥班级文化育人功能、推进学校教育目标达成的实践活动,是促使班级文化由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状态的一种努力。
班级文化建设路径:1.明确方向,根据班级实情确立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进取”主要处理学生与学业的关系,应该成为班级倡导的首要理念。“参与”主要处理学生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指学生要关注集体和社会,在课堂内外成为班级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积极成员。“包容”主要处理学生群体共性与个体特性的关系。2.统筹路径,由内而外、点面结合地打造具有支持性的班级文化。一是要筑牢底座,综合运用思想动员、制度约束、活动鼓舞、环境布置等方法,促使积极的育人愿景和团队发展愿景在班级中落地生根。二是要关心每一个学生,有机开展集体引导和个别辅导,使班级文化建设既面向全体,又有所侧重。3.创新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共同体。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和协调人;全体教师要关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学生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摘自:班级文化的内涵、结构与建设路径探讨 刘长海 文 《班主任》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