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古华中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尊重差异 多元成长 做最好的自己——2023学年古华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3-10-24 17:41:06   发布人:古华中学   

尊重差异  多元成长  做最好的自己

-----2023学年古华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古华中学结合本校教育特色,坚持“五育”融合,围绕新成长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新教学”“新评价”“新教研”为抓手,探索育人方式变革,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推动教育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教师专业水平,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订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方案编制依据

(一)政策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务院、教育部和市教委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关于开展责任督学“五项管理”督导工作的通知》(沪府教督办﹝2021﹞11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沪教委规〔2019〕10号)等文件。

各级教育政策文件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融合”;更加关注革新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关注跨学科教学和项目化学习,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更加注重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通过设计与实施实践性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二)学校课程实施基础

采取SW0T综合分析法,对学校课程进行“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维度的分析。(见表1)

1  古华中学课程实施方案SW0T分析

外部

内部

S(优势)

1.学校位于南桥镇环城东路以西、南奉公路以北、曙光路以南、古华路以东,毗邻奉贤区教育局,近靠古华公园。学校周边教育资源丰富.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

2.学校课程结构逐步清晰,构建了45门校本课程,课程设置呈现多样化,供学生选择、学习。课程内容逐步丰富充实,近年来,学校有五个项目被评为区学校特色发展品牌、优秀和特色项目,为特色课程的打造起了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

3. “强校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师资队伍呈现发展态势,培养了一支师德师风强,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校本研修机制;学校有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形成了骨干教师培养梯队

4. 学校依据绿色指标、新成长指数评价,通过全方位、多维度、全过程的管理,初步形成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5.学校的硬件建设较为完善,专用教室、会堂、体育场馆,每个教室都安装空调,信息化设施和设备满足教学需求。

W(劣势)

1.生源结构呈现“三多、三大”现象。“三多”:学生家长产业工人多、单亲离异家庭多、爷爷奶奶带的多;“三大”:本地优质生源流失大,外地生流动性大、学生个体差异大,学生家庭文化教育背景复杂,学校的生源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2. 因生源减少,学校教师超编,加上老教师退休后出现学科结构性缺编,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各学科的团队教研能力有待提高

3.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方式和途径乏缺,“双减”“双新”政策下,如何融合“五育”教育要求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不足,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待进一步提升

4.“多元发展”办学理念下的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体系尚未整体构建,课程教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5. 通过信息技术提升3.0版校本培训,教师努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

6.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校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中碎片化实施,未成体系,有待整体规划、实施。

7. 家长的配合度较高,能参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并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O(机会)

1. 共享教育集团化办学资源,丰厚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质。2.依托上海市第三批新优质学校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3. “双减”“双新”政策的出台、“五育融合”教育要求,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4.奉贤教育“新成长教育”理念下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学校和师生成长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多元化成长平台。

1. 以上海市新优质学校两个项目,区级重点课题、区级品牌项目等为任务驱动,提升课程与教学质量。

2. 按照“整合资源,学校特色”原则进行课程的研发和架构;以课程全素养、时空全覆盖、育人全参与、创新全方位完善学校“尊重差异、多元选择、满足需求”的“五育融合”整体的课程体系,积极营造“尚贤立人”教育生态。

3. 各学科教研组梳理各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转化对课程效果的评价,初步建立各学科课程评价指标框架。

4.合理运用上海市市教委建构的“空中课堂”资源,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借力优质资源探索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方法。

1. 基于学生差异,重构基于学生发展视野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切性,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带动全面发展,培育学校课程品牌,明确课程实施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2. 利用质量跟踪、综合素质评价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全方位、精准性、差异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激励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个性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运用,建构伴随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3.借助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功能,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课程改进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学习管理机制

4.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学科专题教研,重视教师科目设计培训,加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研究,更新教师课程教学理念,提升课程领导力。

T(威胁)

1.中考、 “双新”新政带来的变革压力加大;

2. “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对教育时空带来的影响。

3. 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区域教师流动政策影响师资的配备和调整,教师心态亦受影响。

1. 推进各学科《作业设计》和创客课程、跨学科学习活动,提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质效,打造学校教学特色项目

2. 从校情出发、以生为本,形成学校课后服务方案,在减负增效的基础上提升作业效能,保障学生睡眠质量,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落实双减政策。

3.推进全员导师制和“名师工作室”,加强集团间师资交流,不断优化区域办学质量。

1.继续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提升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加高级教师和名教师的数量,形成骨干教师梯队

2.以“创优提升”促进教研组建设,以扁平化管理推进年级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品质。形成高效管理网络。

 3. 根据学校实际教学需求,完善分层教学机制,制定分层教学操作流程和管理规章,尊重学生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在对学校课程进行SW0T综合分析法之后,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实施的价值追求、目标导向、重点内容、实施策略与评价标准。对学校课程实施基础,如办学目标逐步明晰、开展了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等;对学校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国家课程有效实施能力有待提升,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的团队教研能力参差,学科之间的融合、跨学科案例分析经验不足,生源参差不齐,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亟待养成,以及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自信心指数不高等,都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三)学生发展需求

学校现有24个班,学生859人。其中,上海户籍学生402人,基本来自于学校周边老城学区内的学生;随迁子女457人,占比53.2%这些是学校在校学生的主流。学生来源复杂,每学年大约98%的学生是直接由本区小学五年级毕业升上来的,0.1%的学生是跟随父母从外省市刚刚转过来的,另一部分来自于本区边缘地区的学生因买房而转学过来的。孩子们的父辈们绝大多数农民,或是进城打零工的外来务工者,或是从事着小买卖职业等工作,可以说他们是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一个群体。学生的家庭和文化背景、父母的育子理念和方法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为人诚恳、乐观向上、兴趣广泛,他们的活动能力也较强。但是,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缺失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在态度上也有很大偏差,薄弱的自主学习意识导致了较大的发展差异性,尤其表现在高层次思维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上。

(四)学校教育哲学

1.办学理念

多元文化、润育潜质、卓越发展,浓缩为 4个字:“多元发展”

2.育人目标

尊重差异、多元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尊重和呵护:用爱润泽生命,承认学生有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发展,并把学生的差异转化为学习资源,让每个学生有尊严成长、有个性成长;

多元和开放:提供多元发展的课程场景,不仅仅指向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方式的多情境、多样化,还指向学科与学科间融合的跨学科教学、项目化学习场景,指向整合校内、校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系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学习场景;

激励和发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动机,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各自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3.课程建设目标

落实“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基于学生发展差异和个性化成长需要,重构“尊重差异 多元成长”课程体系,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三类课程的整体作用,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切性,培育学校课程品牌;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夯实学生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生长力,积极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保障。

4.学生培养目标

聚焦国家意识、社会责任、问题解决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全人格、责任担当四个维度的课程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崇德尚贤、创新进取、身心健康、求真创艺、勤劳善良的学子,其各年级目标(见表2)

2  古华中学各年级学生发展目标

    年段  

目标指向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崇德尚贤

适应初中生活,守规则,讲诚信;尊师守纪,注重礼仪,团结同学,友爱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知耻明礼,对生活有积极的态度,热爱生活,有集体荣誉感,学会感恩,言行一致,培养合作精神。

感悟生活,理解生命,热情地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时间管理,处理人际关系克服困难,培养坚定意志。

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自尊、自信、自主、自立,培养社会责任感。

创新进取

认真学习学科知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观察,学会反思、学习他人之长,积累学习心得。

乐于动脑,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学会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培养学习能力。

学科知识扎实,乐于动脑,探究问题,会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并表达个人见解,初步具有归纳、分析、评价等能力。

主动学习,善于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升思维品质和综合学习能力。

身心健康

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认识“生命在于运动”的重要性,呵护自己的兴趣,了解情绪管理,认识自我。

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趣;学会情绪管理,懂得自律,悦纳自我。

具有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强健体魄,展现自我,尊重自我,激发志趣,建立自信。

能自觉锻炼,调解矛盾,确定志向,合理规划,坚忍不拔,超越自我。

求真创艺

在学习掌握艺术技能,参与各类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个性特长。

在参与各类活动中建立美的概念,欣赏美,理解美,发展个性特长。

积极主动参加各类活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表现美,展现美,不断发展个性特长。

在培育美的情操和素养的过程中展现美,创造美,提升综合素质,适性扬长。

勤劳善良

激发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在积极手脑并用中培养实践意识、劳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打开思维闸门,参与劳动实践操作,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注重能力培养。

灵活掌握劳动实践操作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升劳动综合素养,提升劳动中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校课程教学计划及说明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制和课时的整体设置,结合古华中学教育教学实际和发展规划,按照四年学制统筹规划课程安排确保学科教学时间总量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并在每天标准课时外安排丰富多彩的体、美、劳、科创、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和学生社团等活动。

(一)课程结构与类别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2023学年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学校课程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进行设置,三类课程共同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见图1)

1  学校课程结构图

2  学校育人目标

注:地方课程将根据后续发布的“上海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的相关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1. 古华中学课时安排(见表3

3  古华中学课时安排(参考上海市2023学年课程计划)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5

5

5

5

1)初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平均每周1课时。

2)生命科学课程在八、九两个年级开设,可统筹安排课时,在保证总课时数为102课时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相应学期的课时安排。

3)在保证劳动技术课程总课时数为170课时的前提下,可调整六至九年级的劳动技术课程设置,可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整合实施,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4)在保证信息科技课程总课时数为68课时的前提下,可调整六、七年级的信息科技课程设置。

5)在调整部分学科的课程设置时,基础型课程的周课时数要控制在28课时以内,以保证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设。

   

4

4

4

5

   

4

4

4

4

道德与法治

1

1

2

2

   

2

3

   

2

2

   

2

生命科学

2

1

   

2

2

   

2

2

2

   

1

1

   

1

1

   

2

2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劳动技术

2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7

27

28

28

学科类、活动类

(含体育活动)

4

4

3

3

六至八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教学。各年级学科类、活动类科目每周至多不超过1课时,鼓励开设短周期的学科类、活动类科目,供学生选择。部分活动类科目可与学生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分配学科类、活动类拓展型课程以及探究型课程的课时。至少安排一个年级每2周开设1课时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学生必修,可单独设置,也可整合实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课时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周课时总量

34

34

34

34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说明:专题教育利用课表中的校班会课、每周升旗仪式、每天中午的校园广播台等时间,于操场、教室、多功能厅等地点开展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根据上海市教委统一要求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共16课时利用4节班团队课8节道德与法治课和4节专题教育),由教导处和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九年级社会课,一课时由道德与法治老师落实,一课时改为拓展课,由语文学科承担。④按市课程计划要求,今年的七年级历史排2课时,八年级排3课时。

2.2023学年课程设置表

(详见附件)

3. 2022学年古华中学学生作息时间表

20239月1日起执行)

广播操

800

第一节

8:20 ~ 9:00

第二节

9:10 ~ 9:55(眼保健操)

第三节

10:05 ~ 10:45

第四节

10:55 ~ 11:30 ( 七年级)

 10:55 ~ 11:45 ( 八、九年级及安全管理)

     

专题教育

12:05 ~ 12:20

 

12:20 ~ 12:50

第五节

13:00 ~ 13:40

第六节

13:50 ~ 14:35(眼保健操)

大课间操

14:35 ~ 15:05

第七节

15:15 ~ 15:55

课后服务(一)

16:05 ~ 17:00

课后服务(二)

17:10 ~ 18:05

教职工上班时间

    上班7:30    下班16:45

4.学校拓展型课程设置

见附表

5.学校探究型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

见附表

6.德育专题教育类及社会实践类拓展课设置

1)专题教育课程

2)校园节庆课程

3)仪式教育课程

4)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程实施

(一)研究学生个体,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1.重视学情分析,了解和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差异,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生个体,对本班学生进行精准学情分析,不仅仅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差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还要摸清、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差异。

2.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3.创设和谐教学文化氛围,提供个性化发展机会

(二)完善分层教学模式,依据差异因材施教

1. 在九年级基础型课程开展分层教学:根据九年级学生结构状态的分析,在数学英语等学科开展分层走班教学,通过“达标、激潜、培优”三个层次的校本化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业发展的需求。

2. 在六、七、八年级“课后服务”开展分层分类学法指导以数学和英语学科为主)。

3. 在六七、八年级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中全面开展走班教学: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每周一、五下午开展2节课走班教学,通过以下实施流程,开展自主选修报名,生成一生一课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三)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关注差异性作业设计

1.实行书面作业总量控制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科目及作业完成时间应严格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本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执行,各年级各学科书面作业时间管理要求如下: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六年级

20 分钟左右

20 分钟左右

20 分钟左右

/

/

七年级

20分钟左右

20分钟左右

20分钟左右

/

/

八年级

小于20分钟

小于20分钟

小于20分钟

小于15分钟

/

九年级

小于20分钟

小于20分钟

小于20分钟

小于15分钟

小于15分钟

上述学科外,基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对于艺术、体育等学科可布置家庭专项作业,提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控制家庭书面作业的总量每天不超过90分钟

2.研究各学科多元化作业设计

回应“双减”政策我们要研制各学科多元化作业设计,以满足学生差异发展。一是研究差异性教学目标的达成,精心设计作业,精简作业量,以此达到减负增效;二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设置个性化作业,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各异的作业,体验作业的乐趣;三是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作业,设置实践性作业,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四是设置合作型作业,促进学生多向交流时空;五是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六是设置创编型作业,搭建平台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另外重视作业批改,善用鼓励性评语对一些学习困难学生采取面批的方式,有利于交流互动和及时反馈。

3.重视课后服务管理

从校情出发、以生为本,形成学校课后服务方案,在减负增效的基础上提升作业效能,保障学生睡眠质量,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

(四)重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

1.尊重学生差异,开发多元校本课程

按照“整合资源,学校特色”原则进行课程的研发和架构;以课程全素养、时空全覆盖、育人全参与、创新全方位完善学校“尊重差异、多元成长,做最好的自己”的“五育”融合整体的课程体系,积极营造“尚贤立人”教育生态。

2. 丰富活动内容,彰显学校“体艺科”特色

用好课程、师资和场地资源,做强美术创客、乒乓球 、羽毛球等社团;并带动好校本传统OM、DI、stem、舞蹈、合唱、健身操等社团的发展,培育课程品牌,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的需求,今年增设了国防教育课程。

(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以上海市课程领导力两个项目、上海市历史、跨学科试点校,区级项目化学习实验校、区品牌项目等为任务驱动,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创客课程跨学科学习研究、项目化学习研究,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六)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1.搭建专家讲台,开展学科专题教研,重视教师科目设计培训,加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研究,更新教师课程教学理念,提升课程领导力。

2.以“创优提升”促进教研组建设,以扁平化管理推进年级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品质。

3.各学科教研组梳理各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转化对课程效果的评价,初步建立各学科课程评价指标框架;树立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探索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突出单元设计的“三重心”:目标设计——明确单元目标教学;方法设计——聚焦知识结构;评价设计——有效反馈信息,立足知识建构,从“教案”走向“学案”,设计个性化学习教学策略,开展个别化教学辅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4.合理运用上海市市教委建构的“空中课堂”资源,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借力优质资源探索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方法。

5.利用质量跟踪、综合素质评价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全方位、精准性、差异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激励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个性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运用,建构伴随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让评价促进发展。

6.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提升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加高级教师和名教师的数量;

7.充分利用“强校工程”和集团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8.重视科研引领,研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策略。

(七)全面推进德育课程,铸就学生良好品行

1.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夯实良好学习基础

2.凸显校园主题教育功能,积淀学生向上向善力量

3.重视思政课堂教学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4.加强艺术课程建设,发挥美育育人功能

学校整体设计美育课程框架,逐步完善课程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展开:一是根据我校现状分析美育课程设计的优势与存在问题。二是以“普适性”“具体化”“可操作性”为原则,设计开发课程。三是探索美育课程的实施路径,提高本课程的育人成效。四是进行美育课程的评价,不断完善课程建设。通过教学实证研究,从育人的视角审视问题,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

美育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年级

课程内容

音乐、美术、书法、剪纸、版画、创客、舞蹈、合唱、沪剧

音乐、美术、书法、剪纸、创客、沪剧、合唱、舞蹈

艺术、书法、剪纸、创客、艺术小制作

艺术、书法、创客

 5. 推进劳动教育课程,让劳动创造未来

学校按照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和贯通,引导学生尊重劳动、感受美学,丰富劳动经验与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和审美观念。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一览表

年级

学校

家庭

社会

劳技课、“校园小主人”劳动岗

“开心菜园”种植趣

“我爱我家”

清洁房间

“社区一份子”校外服务乐;“小天使服务队”

劳技课、“校园小主人”劳动岗

“开心菜园”种植趣

“我爱我家”

整理房间

“社区一份子”校外服务乐;“小天使服务队”

劳技课、“校园小主人”劳动岗“开心菜园”种植趣

“我爱我家”

美化房间

“社区一份子”校外服务乐;“小天使服务队”

“校园小主人”劳动岗

“开心菜园”种植趣

“我爱我家”

装潢设计

“小天使服务队”

6. 推进全员导师制实施,针对性开展个别化教育

强化导师制度个性化育人的教育要求,探索全员导师制有效运行机制,让教师角色转变为“导师”角色,让师生关系向“挚友”关系转变,把心灵呵护、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兴趣引导、生活关心、生涯教育等作为导师工作的6个重要内容,让学生拥有阳光的心态、学习的热情、清晰的人生目标、积极的学习动力,增强对自我、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对未来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成为最好的自己。

7.注重家校共育建设,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做好新一轮校级家委会换届工作,完善三级家委会建设,推进三级家委会每周半天进驻学校管理和安全志愿者活动。推进区数字家长学校,促进学习型家庭建设。构建四个年级各具特点的家庭教育活动课程,开展“好家长”评选活动。建立特殊学生 “一生一档”,推荐班主任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通过家长会、家访、沙龙、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加强对家长的交流与指导,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四、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的质量评估

1. 强化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分析:注重“整体分析”和“个性化分析”结合,开展不同形式内容与频度的学科质量跟踪评估,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学科质量分析体系通过分析现状、肯定成绩、发现不足、寻求改进策略,实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 继续开展教学质量调研进行师生关系与教学方式调研以及学生学习方法与负担动力指数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3.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过程性、激励性评价为指导,重点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关注课堂作业实践性学习综合活动主题教育等教育教学环节,进行学生学业、生活等数据的数字采集。按学期形成一生一评价,引导师生和家长形成科学质量观。

4.重视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估课程开发的适切性,学生的喜欢度、参与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力以及对潜能的开发、个性张扬等维度进行评估。

(二)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

 实施学生差异性发展评价,本着尊重差异、多元选择,满足需求”的课程理念,从学业基础、兴趣特长、道德品质、身心健康、行为规范、体艺素养、劳动技能、合作交流、成长趋势、实践创新10个方面构建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多元评价、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多元评价相互融通,以激发内驱力,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价

教师评价的指标、维度,评价的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等等。聚焦教师的师德表现、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学生观、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协同共事能力等方面。

五、课程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学校推行 “一个中心、四横、五纵、两条线”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一个中心” 是指整个管理以校长室为中心,这是扁平化管理的发起点,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点、灵魂点。重大活动由校长室布置,例如遇到类似于迎检、联考、大赛、校庆等涉及学校荣誉大事件,一切需以校长室为中心,集体研究,重点突破。

“四横”指的是把预备年级到九年级分成四个管理实体。这是年级组扁平化的的构成主线,每个年级组设置学校分管领导2人和年级组长1名、管理成员1名,由学校选拔的教育教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构成。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全面负责本部工作的布置、检查、指导、评比,形成横向管理通道。

“五纵”是指党支部、工会、教导处、政教处、后勤处等实施纵向管理,专项工作仍由各处负责。

“两条线”;是指教学、德育两条线。在纵横交错的管理中,仍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当某个年级组出现了年级组长无法处理的问题时,德育问题上提到政教处;教学问题上提到教导处。由两处分别规划、集中处理。两条线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始终,是实施年级组扁平化管理遵循的原则。

机制保障

1. 研发管理工具,提高教学流程精细化依托教研组年级组,组织教师学习并落实《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日常教学管理细则》、《古华中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各项管理规章

2. 加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与考试常态规范管理:保障课程教学五环节的流畅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采用了“单元教学指南”编制工具、“课堂观察量表”、“作业布置规章”等管理工具,加强教学的动态性管理,方便深入教学一线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管理多层面综合性发展。

3. 完善走班教学机制根据学校实际教学需求制定分层教学操作流程和管理规章,开发分层教学质量评价版块

师资保障

1. 优化教研组校本研修模式学校教研组以课程为载体、问题解决为动力、质效提升为目标”为研修模式,开展“新成长三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效

2. 推进项目研究开展市课程领导力项目提升初中数理化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实践研究》和美育导向下的创课校本课程的实践和《跨学科案例撰写》,以及强校工程重点项目《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实践研究》《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项目》,以及区项目化学习实验校和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研究试点校,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和学生学习品质

资源保障

1.学校依托“强校工程”蹲点专家和市域、区域学科专家组建专家指导团,定时开展聚焦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活动。

2.学校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包《华韵诗词》《生活中的化学》《OM头脑新风暴》《心理教育读本》及创客系列校本课程等为代表的精品课程资源包;“创新思维”“美术创客”“羽毛球”“梦想家园”为代表的品牌项目;依托社会资源,建设开发好“城市少年宫系列”“我是小小讲解员”等拓展型课程,确保校本课程深层次发展。

3. 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利用智慧课堂、教育云平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全方位、精准性、差异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五)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做好课程方案实施所需经费的预算,保障教师培训、素质教育活动的推进。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

                                     20239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曙光路89号   电话:021-57180970
网站访问量:1088182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