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古华中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9-24 09:55:08   发布人:古华中学   

2024学年度第学期工作计划

奉贤区古华中学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古华中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市、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精神,按照《2024年奉贤教育工作要点》,围绕全面建设“自然、活力、和润”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的目标,深入推进新成长教育和上海市新优质项目校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方式和评价,促进学生多元成长,持续推动学校优质发展,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二、重点工作

(一)文化与管理  

1.加强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在党课、思政课及“五式”师德学堂党建品牌建设中着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聚10家单位资源,做好“美育古华”党建联建“江南讲堂”,打造“美育古华”党建联建品牌,强化区域党建品牌的影响力。落实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管控主体责任,谁主管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完善学校内控制度,严格执行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的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制度,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强化党建对团建、队建及工会工作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从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工会组织建设着手,讲好团建、队建故事,发挥工会组织民主监督作用;强化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及工会组织的管理,开展师生献计献策活动,引导全校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中来。积极推进上海市文明校园(古华中学)与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古华公园发展有限公司)结对共建工作。

2.规范管理,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按照《奉贤区新成长学校管理系统建设暨发展性学校评价实施方案》要求,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推进学校管理的制度化、人文化、内涵化和精细化。根据《奉贤区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对标奉贤区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负面清单,做好学校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实施方案并进行宣传与解读,把规范办学要求落实到每位教职工。根据“双新”落地要求,制定“古华中学课程实施方案(2024版)”。深化“双减”,持续优化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制定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把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项目融入于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中,撬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高质量完成“打造亮点、突破难点”工作清单和为教师“减负”工作清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基于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更好地体现“优质优酬”激励效能。优化教育集团一体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集团教育副理事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做好对口帮扶、合作交流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3.文化浸润,提高创建执行力。

推进党建引领的“和润贤育”学校文化建设,深化“梦想文化”、“贤文化”、“三风”、班级文化、组室文化建设,以学校发展愿景来凝心聚力,持续创建新一轮上海市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区新成长奖,区“三满意”学校等,将创建工作与常态教育行为紧密结合,使创建过程促动学校整体创新发展、品质提升。

4.以生为本,做实分层教学管理

针对学生学习差异大、学困生多的校情,学校注重因材施教,在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的同时,持续优化分段、分层教学管理方案,做实六七八年级学科辅优与查缺补漏措施,持续优化推进九年级差异化教学工作,做实分层教学管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5.优化布局,改善办学条件

根据教育局对古华中学校舍布局的整体定位和推进要求,学校将做好专用室改建后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提高学习空间的利用率,并做好实验楼加固维修和2025年暑期大修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二)课程与德育

1.完善德育体系,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根据“古华中学课程实施方案(2024版)”,完善学校“博雅”德育课程体系。加强思政教育,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时政等专题教育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中秋节、国庆、迎新年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勤俭文化、廉洁文化、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落实区学生实践活动要求,以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华韵”城市少年宫活动,促进学生多元成长。深化“贤文化”教育,持续优化班会课校本课程及实施,抓牢德育教育主阵地

2. 推进新成长班集体建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引领师生明晰新成长班集体建设内涵和评价指标,以学促创,以评促优。推进班级文化建设,进一步彰显班级文化特色,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开展新一轮年级学生助理竞选活动,发挥年级学生助理作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和领导力培育。推进“领巾争章”活动,定目标、育习惯、增信心。实施“梦想币”激励机制,促进学生成人成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三、四星级班主任领航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全员导师制,推进新一轮学生与导师结对,创新开展导生活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完善学校心理辅导机制、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的力度,在六年级每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课,全校每学期安排1节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和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专题活动,按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加强教师和学生心理联络员队伍管理和培训,提升师生心理危机识别能力。建立六年级学生生涯档案,初步筛查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建立 “一生一档”,做好学生、家长跟踪心理疏导等工作。开展心理社团、心理沙龙等活动,推进“正念冥想”、心理操等,为学生健康成长“心”护航。

4.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能力。

整体优化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古华中学六、七年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学生劳动手册”,在每周课表以及课后服务时间落实《吃“好”午餐》劳动课程、“耕心园”劳动课程和“良工·匠心”课程。推进家校社一体化劳动教育,强化综合实施。做好常态班级保洁值日、每班劳动值周工作,组织好学生去学校“耕心园”劳动基地参加劳动课程实践活动,按年级让学生必须完成家务实践活动。持续开展“跟着父母‘趣’劳动”职业体验活动,组织红领巾假日小队走进社区参加公益劳动。

5.加强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并积极发挥作用。建立预初年级三级家委会,充实校级家委会力量。充分发挥学校三级家委会的作用,深入推进每周半天驻校管理和家长护校安园志愿者活动。构建四个年级各具特点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课程,以专家讲座、家长会、家访、沙龙、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发挥深入推进区数字家长学校建设,开展“学习型家庭”和“好家长”评选活动。推进“家长进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指导。推荐教师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加强对家长的交流与指导,家校携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特殊学生 “一生一档”,形成班主任-导师-学校领导结对帮教机制、送教上门机制等,携手家长做好特殊学生关心关爱工作。

(三)课程与教学

1.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的通知》《上海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精神,制定《古华中学课程实施方案(2024版)》,初步制定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学校课程体系,做优“博韵”校本课程。以上海市新优质项目《素养培育视阈下初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和区品牌项目推进为抓手,推进“博创”跨学科课程群建设,丰富跨学科资源库,完成创客校本课程的迭代升级并出版,丰厚区品牌项目内涵,进一步提升品牌特色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做实“双新”落地,不断提升实践成效

加强“双新”培训,区、集团、学校邀请专家引领教师深入研读新课标和新教材,研究大单元视域下的问题链和任务群设计和跨学科实践活动推进策略。做实“主题式”校本研修,研读“双新”常态化,抓实教学“五环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设计教案模版,聚焦学生素养提升和学法指导;以“问题链或任务群”的设计优化育人方式,推进新成长“三型课堂”的策略模式研究;以提高分层作业质量推进减负增效;推进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完善学困生帮扶指导制度,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表”“作业管理实施细则”“教学常态督查机制”“教学常规问诊机制”,不断提升“双新”实践成效。

3.深化教学改革,变革育人方式。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跨学科教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深入推进区学校特色发展品牌项目,主题化、系列化开展体育节、科技节及学科类和跨学科竞赛活动;开展上海市新优质项目《素养培育视阈下初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和区重点课题《高质量活动设计促进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优化育人方式。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落实常态化应用“三个助手”。持续推进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和“智慧课堂”建设,推进区信息化重点项目《超星AI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的创新应用与研究》,组织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评比和全员展评活动,运用智慧课堂质量分析系统和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成立学校教育科研团队,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做好区级课题立项和各级课题中期评估、结题工作及论文案例的评比活动等,做好区、市各类论文案例评选、征文及研究成果的申报;研读2024年中考“一校一报告”,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精心组织开展第29届教学节系列活动。

4.开展多彩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深入推进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积极推进区体教结合项目乒乓球、羽毛球、射击,开展体育节和第37届体育运动会,巩固学生体质监测优秀水平。做好科学素养加法,开展科技节活动,精心组织做好创造发明科普工作、STEM与DI市级、全国级及国际赛参赛训练工作,集聚科学副校长的资源,不断做强科创品牌。深入推进版画、创客、OM、STEM、舞蹈等艺术社团活动,打造区级星级社团。优化版画、书法、剪纸课程,丰厚“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的成果。继续推进项目舞剧《少年木兰》《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创客校本课程实践》。以讲座、校园广播、微信推送、宣传廊、评比活动等多种途径,推进卫生健康教育,做好每学期学生两次视力检查和体检工作,控制肥胖和视力,做好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全方位呵护好师生健康。

5.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关爱学生杜绝流生。

规范学籍管理和考勤管理,规范做好招生工作,关爱学生杜绝流生。全面做好行为偏差学生的帮教,规范有序开展随班就读管理工作,并充分利用资源教室、学习空间开设丰富多彩课程,做好特殊孩子融合教育,接受区级融合教育常态督导。

6.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继续做好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工作,开展第27届推普周系列活动,推进经典吟诵、“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等活动项目。规范学校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文字使用要求,提升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四)队伍与建设

1.党建引领,学思践悟日常化。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员教师教育培训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推进党员上微党课、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做好青年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交流工作。

2.师德建设,警示教育常态化。

组织教职工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奉贤区师德“五不准”》《奉贤区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负面清单》等,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开展“践行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师德承诺签约活动、家长学生对教师评议等活动,节假日之前做好师德警示教育,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和师德素养,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家长学生满意度。优化师德档案制度,全方位、全过程评价考核教师师德情况。                                                      

3.专业发展,平台搭建多元化

学校充分发挥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和“种子计划”学员的辐射作用和区新一轮卓越教师培育工程培养对象的引领作用。开展项目实践、校本培训、专家引领、教育科研、课堂实践、研讨交流、总结评价等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继续做实“青蓝工程”和“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星级班主任领航系列活动”等,分层分类,个性化培养,建设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梯队。

4.选树典型,比学赶超生活化。

开展常态化评选活动,选树典型。开展第4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表彰“园丁奖”、“师德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师、“三十佳”和“三星级班主任”、“四星级班主任”、“最美导师”等,并进行事迹宣传,年底评选“2024年度感动古中人物”,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文化氛围,展现为人、为学、为师的风采。

(五)安全与保障

    1.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推进安全校园建设。

加强培训和管理,全力服务一线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学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按岗位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安全承诺书,加大安全奖惩考核力度,并与绩效挂钩。坚持校园安全巡视制度、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台账记录。严格规范做实食堂食品快速检测、饮用水检测工作等,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饮食和饮水安全。聚焦食品安全和质量,做好食堂安全保障,提升食堂品质。全力做好资产规范管理和财务规范、阳光运行,全方位做好内控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安全保卫制度,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

2.加强安全教育管理,保障师生校园安全。

继续开展师生安全主题教育周(月)活动,加强国防、民防、消防、交通等教育,开展每月一次安全逃生演练。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组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教育进课程,推进以校园防欺凌、防性侵、防网络沉迷等为重点的安全教育管理,并开展各类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和征文评比活动。完善特殊学生的个人档案,经常性结对交流、排摸检查,及时杜绝安全隐患。

争创新一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

   3.推进学校普法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教育,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新修订《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学习与宣传。结合“宪法周”等活动,集聚社会资源、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的力量,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增强师生法治观念。                                            

 

 

奉贤区古华中学

                                        2024.9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曙光路89号   电话:021-57180970
网站访问量:1088182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25号